请输入关键字

教师节特稿 | 十年磨一剑,训诂续绝学——访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付建荣教授

他,扎根文化土壤,怀揣拳拳之心在训诂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冷门绝学的发展注入满腔热忱;他,立足三尺讲台,饱含殷殷之情栽培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古代汉语的传承输送新鲜血液。

付建荣,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毕业,中国训诂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史与训诂学,近年来致力于汉语语汇史的构建研究。在神秘隽美的古文字的吸引下,付建荣老师在本科期间就深深沉迷于古代汉语,研究生时,他毅然选择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研究方向,将汉语史研究与古典文献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汉语史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读博期间,付建荣老师前往浙江大学古籍所继续在汉语史与训诂学研究方面进行深造,做出了包括《<齐民要术>札记四则》《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等具体成果。2012年被评为“浙江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付建荣教授讲课

近年来,付建荣老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上下册,商务印书馆)《中华谚语研究成果提要》(合作,商务印书馆)2部,在《中华文史论丛》《民族语文》《中国农史》《江海学刊》《图书馆杂志》《汉语史学报》《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研究成果在学界同行中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突厥语借词“库露真”考》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被全国社科办语言学科组编的《语言学新视野》列为“十三五”(2016-2020)期间语源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创造成果:语汇研究辟新路

汉语史和训诂学作为冷门绝学,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术门槛很高、研究难度极大、研究群体很小,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匮乏、亟需抢救。训诂学作为传统语言学的一部分,其学科历史十分悠久。付老师说:“要想读古代优秀典籍,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文字这一关。”训诂学作为解释疑难字词为主的学科,被称为“书本子上的考古学”,在古代是解经的工具,属于地地道道的显学,在今天则是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锐利武器。出于对传统语言文字的热爱,付老师对文献典籍中的“库露真”“不娄”“挠劳”等一批疑难字词提出了独到的新解。

“这个项目,从立项到成果出版用了八年时间。”谈及《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付老师的自豪与欣慰溢于言表。“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是付建荣老师主持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为75万字的专著。本书以唐宋禅籍出现的异彩纷呈的俗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取用的主体语料是唐宋禅籍口语化程度最高的100部灯语录著作。全书分作上下两编:上编为唐宋禅籍俗成语通论,对唐宋禅籍俗成语的鉴定、面貌、研究价值、新质、系统、同义聚合、演变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构建“汉语语汇史”的设想,主张用“语义二分法”构建语汇系统,揭示了“语义分蘖”“二四字平仄对称”等规律。下编为唐宋禅籍俗成语例释,共解释了1759条出自唐宋禅籍的俗成语,并加注简明的考释按语:一是对每条俗成语进行探源,对部分俗成语作了必要的理据分析;二是揭示这些俗成语对大型辞典编纂和修订的价值。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唐宋时期是汉语俗成语大量涌现的第一个高峰,在汉语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雪上加霜”“打草惊蛇”“锦上添花”等一大批成语的源头就是出自唐宋禅籍。

付老师的博士指导教师,浙江大学王云路先生给予这本书“体大思精”的评价,赞赏了付老师的“深思熟虑,精耕细作”,肯定了此研究“是既有高屋建瓴气概,又有细致雕琢功夫的语言研究大制作”。后来,《唐宋禅籍俗成语研究》入选“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之一。

 付建荣教授指导学生

 该项目的结束并不是付老师研究的结点,在第一个国家项目的基础上,他正继续推进第二个国家项目“‘语义二分法’视角下的唐宋俗成语系统构建与研究”,从唐宋禅籍扩展到敦煌变文、宋儒语录,进行范围更广的断代研究。用更有特色、方向更明确的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范式的构建,推动汉语语汇史的研究。

2023年2月12日,付建荣老师于《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构建中国特色的汉语语汇学》。在文章中,付老师概括性地总结出加强语汇学各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一,开展方言语汇的调查研究,对于促进汉语语汇学深入研究、提升汉语语典编纂质量、保护和传承濒危方言语汇具有长远意义。其二,立足汉语自身的特点,走特色创新的汉语语汇学研究之路,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三,深入研究汉语语汇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创设方法:词义音韵揭规律

付老师说,语汇研究最重要的是系统性研究,如何构建语汇系统是学术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理想的目标是构建纵横交错的系统,要使横向纵向既能看到联系又能看到区别。对于构建语汇系统的分析,付老师开创性地提出“语义二分法”,就是将成语最核心的语义分为两个要素,即核心义和范畴义。

如“眉飞色舞”描述的是因内心喜悦而在脸上显露出的愉快神情,辞典的释义就是对其义位的描写。这些释义基本上揭示出了这条成语的两个关键语义成分:“神情”和“喜悦”,“神情”是这条成语语义描述对象的范畴,称为“范畴义”;“喜悦”是这条成语语义描述对象的核心特征,称为“核心义”。在“眉飞色舞”的语义构成当中,这两个语义成分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语义要素,二者有机结合后就构成了“眉飞色舞”的核心语义——“神情喜悦”。

横向按“范畴义”分类,纵向按“核心义”分类,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使每个成语都处在纵横交错的网格里,成员间的联系和区别一目了然,同义、近义、类义、反义等语义聚合关系得以显露,以此来呈现成语的系统性。

付老师在与王路云教授交流中提出:“用核心义构建成语系统,又一次感受了核心义理论是个很好的研究视角。核心义可以把词(语)义系统串起来,也可以把词(语)汇系统串起来。抓住核心义,再加上范畴义,就等于抓住了成语的核心要义,抓住了系统网的‘纲领’,以此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语汇系统就会更加精准。”

付老师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1700多条成语的核心义和范畴义一一分析出来,然后再构建它的系统。每过一遍系统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在唐宋禅籍俗成语宝库里,一则则俗成语犹如一颗颗五光十色、晶莹耀眼的明珠,以短小精悍、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形式,表达了丰富多彩的语义内容。这些俗成语读起来抑扬顿挫,起落有致,具有优美和谐的韵律之美,这与俗成语的韵律特征密切相关。付老师把唐宋禅籍1700多条成语全部分析下来,发现有82%的成语符合韵律特点,并把它总结为“二四字平仄对称律”,也就是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平仄呈相反、对称的语音规律。

创新教学:立德育人注活力

“科研是创新知识,教学是传授知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哪有什么贡献,只是教书育人。”寥寥几句,是付建荣老师对自己呕心于教育事业的谦逊总结。课堂上,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对古代汉语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极尽细致的讲解。在付老师的带领下,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关于音韵学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独具特色的汉语音韵学。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付老师给予他们极大的思考空间,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付老师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热爱教育教学事业,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教育厅“十四五”规划项目1项,指导国创、校创项目6项。教学工作认真,育人成效明显,2017年和2019年两次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2020年获评大创项目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负责学校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选拔和培训工作,获得华北五省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的好成绩;2022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申报的“文学教育‘一体三维’的实践育人探索”,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付建荣老师作为汉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围绕专业申报、建设规划,结合专业建设的优点长处,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冷门绝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智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付建荣老师以坚实厚重的人文底蕴、勇于担当的人文情怀,传承着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冷门绝学,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意志,深耕一隅,致广大而尽精微。

作为学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作为师者,他奋楫笃行,砥砺深耕。用勤劳和智慧探索着古代汉语的浩瀚星辰,用热爱和汗水点缀传统文化的秀丽画卷——他,就是在汉语史领域不断求索奋进的付建荣老师。

(文字、摄影:王冉昊   郭镕   杨悦    编辑:莫伶    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