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洛阳铲,半部中国史。”一把手铲,一顶遮阳帽,一个工具包,这几乎是田野考古的全部工具。脚下的草地稀疏,土地被阳光烤得有些龟裂,考古工地上,戎天佑老师正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布方、探方、清理遗迹、测量和绘图……田野考古在戎老师的指导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戎天佑,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博士,曾就读于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22年入职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入职当年,其课题《多元一体视域下北族王朝行国——城国发展演变的考古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他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考古》《西域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和《中国史研究动态》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篇。2022年7月,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考古公开课》节目组邀请,作为3位主讲嘉宾之一参与录制了《舌尖上的考古·融合之味》。节目播出后,获得较好社会反响。
戎天佑老师
访古寻真,心之所向
在郑州大学读研的第一个暑期,戎天佑老师跟随西北大学东天山考古队进行考古实习,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田野发掘工作,这一次的实习,彻底改变了戎老师对考古学的认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田野发掘中爱上了考古。
这次考古的地点是新疆东天山巴里坤草原,团队指导教师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马健老师,马老师在古代游牧民族聚落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等方面多有建树,他专业化的指导,让戎天佑对田野考古有了深入的认识。随着挖掘工作步步深入,东天山早期聚落形态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轨迹、古代文明的脉络,民族交融的足迹清晰地显现出来。“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田野考古。”
最终让戎天佑老师与北方民族考古结缘的是他的博士导师魏坚教授。回忆起授业恩师,戎天佑的眼中充满景仰之情,他说,恩师对于学术研究认识之深厚,做人之宽和,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魏坚教授曾就职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二十余年间,魏老师始终工作在考古一线,足迹遍布内蒙古各地。读博期间,戎天佑多次跟随恩师深入北方草原进行田野调查,内蒙古阴山北部金元古城、蒙古苏木艾尔根敖包墓地、新疆达勒特古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风天的航拍,头顶烈日的发掘探寻,魏坚教授对于北方草原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戎天佑。
魏坚教授对戎天佑说:“我喜欢在内蒙古进行考古,这里天地广阔,文化多元,每个历史段落的东西都有,称得上是色彩纷呈。”“生活就是这样的:有艰苦环境就有艰苦环境中的收获,有了收获,艰苦就都不在话下了。虽然会蓬头垢面,但内心是丰富的。”恩师的一番话深深的打动了戎天佑。魏坚教授以及那些在田野考古中结识的考古学者令戎天佑老师感动,他们身上追求历史真相,甘于奉献自我的精神让戎天佑备受鼓舞,心中萌生了来到内蒙古工作的想法。于是,2022年博士毕业后,戎天佑选择了内蒙古大学考古学专业,开始了北方民族考古、辽金元考古的学术探寻。
戎天佑老师和学生在考古基地
行路万里,勤实治学
探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根脉,必须关注北方民族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戎老师认为,应当以整体性?系统性和贯通性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态度进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
戎老师说,他的研究思路师承魏坚教授:“立足北方,重视西域,挺进中原,发展长江流域。”2019年,戎天佑以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瑞士日内瓦大学学习古典考古学,期间,他深刻感受到,北方民族考古研究离不开世界各文明间的互鉴与交流,他说,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和文明对话,深入挖掘历代北方民族历史文献的价值内涵,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戎天佑老师集中研究汉代宗教信仰和辽金元时期的游牧文化两方面内容,其中以辽金元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若未来有更多时间,汉代宗教信仰的墓葬丧葬文化可能是我下一步想做的。”
“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存在捷径,不能投机取巧,所谓大巧若拙,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地前行。”未来,他规划从考古学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索古代农牧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完整复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奉献绵薄之力。他说,“魏坚教授常教导为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然后做点事情,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把学问做上去”,就做人而言,要有良善之心;就做事而言,要有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做学问而言,要有家国情怀,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学科、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戎老师对自己的勉励,同样也是戎老师对广大学子的嘱托。
研与学同,科教并重
科教并重,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培养跨学科通识人才是考古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戎天佑老师认为,将科研成果与教学融会贯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多学科视野,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教学中,戎老师及时将新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引入课堂,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造血换新,引导学生建立对北方民族考古的宏观思维,激发学生考古探究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戎老师也将自己在汉代的丧葬文化与宗教信仰、匈奴-鲜卑时期的墓葬文化、辽金元时期的行国与城国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融入教学,通过博物馆现场教学、田野考古挖掘,让学生与文明古迹面对面,及时解决教学难点,深化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戎天佑老师以内蒙古考古研究院实习基地为依托,双方合作开展田野考古,共同完成发掘任务。田野考古环节教学,培训了学生的考古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不断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脉动。
戎天佑老师坦言,“科研跟教学结合是我授课的主要特色。”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更要注重将自己的学术思考融入教学,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同学们探索更广阔的未知领域”。在戎天佑老师看来,将教师的认知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供稿:毛艺蓓 尉馨月 指导教师:刘寒娥 刘艳婧 编辑:李文娟)